宝鸡市凤翔区法学会与西北政法大学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 |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3-03-31 浏览:496次 |
3月30日上午,宝鸡市凤翔区法学会与西北政法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并举行“西北政法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法治凤翔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甲宏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军政、区委书记王宏强致辞,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樊志来,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孙学龙,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周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刑事辩护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仁琦出席会议并作法治讲座。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郭亚波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由副校长张军政代表西北政法大学致辞。他指出,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底蕴深厚、力量雄厚,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首批涉外律师、涉外仲裁培养项目施高校,承担全国高校唯一的法学“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拥有人权研究中心、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和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多个省部级平台,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发展的研究特色。他指出,此次合作,双方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充分兼顾各方需求,优势互补、求真务实。共担使命,打造法治建设共同体;加强协作,全面落实人员互聘互派、课题研究、专家咨询、企业合规论证、学生实习实训等合作内容,推动双方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将认真落实合作协议,发挥“法治凤翔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作用,加强对凤翔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探索、总结西部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凤翔模式”,为法治凤翔、平安凤翔、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责任。 ![]()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甲宏讲话指出,凤翔区法学会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西北政法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法治凤翔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既是一次政法工作实践与法学教育相互融合的有益尝试,也是法学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互贯通的一个良好平台,有利于发挥地方实践资源优势,推动学校实践教学;有利于发挥政法学院理论科研优势,提升政法干警法学素养;有利于推动校地合作,实现校地互利共赢。
赵甲宏要求,要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发挥西北政法大学“智囊团”和法学会“人才库”作用,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点、全省领先的校地合作典范。要增强开拓进取意识,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延伸工作触角,不断提升法学会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法学会工作新局面。要增强服务大局意识,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尽智出力。 ![]() 中共宝鸡市凤翔区委书记王宏强,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会致辞。他指出,区法学会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开展法治宣传、培养法律人才、促进依法行政、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探索建立的“1245”工作经验和“一库一所两团”平台在全国学习交流推广,“法律核心智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六专模式”和“4311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践,取得了开创性成果,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党的建设以及工作成效等四个方面实现了全省领先。西北政法大学作为全国一流的政法院校,是我国政法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此次与西北政法大学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和法治凤翔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必将实现双方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治理实践两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的深度融合。凤翔区将全力为基地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最贴心的服务、最有力的保障,为实习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为西北政法大学教师提供深入基层的实践机会;也期待西北政法大学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合作共研、人才共育,在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总结社会治理创新的“凤翔模式”等方面与我区开展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推动平安凤翔、法治凤翔建设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新典范。 ![]() 揭牌仪式结束之后,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仁琦,为与会的各镇党委政法委员会委员、司法所长;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民警代表及区法学会各法律服务平台(机构)代表,作了题为:《回顾、现状、展望: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术评》内容的法治讲座。省市及学校与会领导同步参观了凤翔区法学会阵地建设及法律服务改革成果。 |